【超常见的新生婴儿黄疸–新手父母必读】
超常见的新生婴儿黄疸:一般足月儿约有5、6成,早产儿的黄疸比例更高,高达8、9成
新生婴儿黄疸是一种常见情况,由于婴儿身体积聚过多胆红素的现象, 患者的皮肤及眼白会呈现黄色。情况在黄种人身上更为常见,一般足月儿约有5、6成,早产儿的黄疸比例更高,高达8、9成,是因为红血球的氧化压力更严重,也更容易有溶血问题所致。
不过,对新手父母来说,初闻宝贝有此问题时,容易紧张万分,一是因为不了解黄疸,二是担心潜藏严重疾病。尤其婴儿要留院照光时,更是百般不捨。及早发现异常,以及早接受治疗。
黄疸是徵兆非疾病
其实「黄疸」是一种徵兆,并非是一种疾病,当胆红素浓度过高时,通常每100毫升的血清中,胆红素超过2毫克,身体就会明显变黄。胆红素累积的程度可从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观察,即为「黄疸指数」(µmol/L)。
新生儿易有黄疸可能原因:
1.母亲血型及Rh因子不合。
2.感染疾病:细菌或病毒所引起的感染,如:先天性梅毒、德国麻疹、慢性子宫内感染、败血症等。
3.代谢疾病:血球内缺乏某些酵素引起,如:蚕豆症。
4.药物引起:如磺胺剂、硫磺剂。
5. 新生儿的红血球寿命较短:由于新生儿肝功能尚未成熟,被破坏的红血球释出胆红素来不及代谢这些胆红素,于是沉积在皮肤上。
6.新生儿吃奶量不够:新生儿吃奶量还不上轨道,影响大小便的次数,无法将胆红素排掉,又进入「肝肠循环」再吸收增加,加上生理性脱水,让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更高。
7.其他:如胎儿血肿、严重皮下出血、胆道闭锁、先天性肝胆疾病、肠管阻塞、先天性甲状腺机能不良、母亲有糖尿病等。
上述因素加在一起,使新生儿特别容易出现黄疸现象,「由脸到身体,再到四肢,一路黄下来。然后再以反方向消退」。
正常的生理性黄疸:
足月产的宝宝在出生后2至3天出现黄疸,平均在第4到第5天达到高峰,约在1至2週消失;早产儿的黄疸则会持续较长。黄疸的颜色不会太深,足月儿的黄疸指数平均 118-205µmol/L,早产儿的黄疸指数则不超过 256µmol/L,这种黄疸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,也不需治疗。若指数超过308µmol/L,则视为「高胆红素血症」。
若未能及时治疗,可能会进展成胆红素进到脑部沉积而伤到中枢神经,造成永久性的神经功能障碍,如:认知障碍、过动或学习障碍,甚至引发脑性麻痺、听力丧失及智障等不可逆之伤害。因此紧密的监察是十分重要。可将宝宝放在充足的光线下,以手指按压孩子的皮肤,退去皮下的血色,即可观察孩子的肤色是否发黄。若发现身体躯干部分有黄疸时,黄疸指数大约7至8左右,如膝盖以下的皮肤也出现黄疸时,指数一般已超过12至15,应就医寻求适当治疗。
病理性黄疸:
黄疸发生时间太早(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),升高速度过快,或血中胆红素值过高(超过256µmol/L),必须儘快接受治疗,以免血中胆红素浓度过高造成婴儿脑部的伤害。
勿松懈,留意「延迟性黄疸」:
若宝宝的黄疸持续超过两週仍未消退,即称为「延迟性黄疸」。常见于以母乳为主的宝宝,应根据哺餵时间与喝奶量、宝宝尿布一天尿湿的次数,区分宝宝的黄疸是「母乳哺餵性黄疸(哺餵不够造成肠肝循环增加而使黄疸上升)」或是「母乳性黄疸(母乳所含的特殊因子而让肠道内的胆红素再吸收增加)」。
由于黄疸出现的高峰期多在宝宝出院后,为避免父母无法确认黄疸程度而导致延误就医时机,本中心会建议出院2、3天后及2週大左右,带宝宝回健康院或本中心,以确认黄疸状况。检验方式是使用经皮测试仪器筛检,指数较高者再进行抽血检查。
最后,父母在最初6週仍需紧密留意观察宝宝肤色变化,随时提高警觉:发现宝宝肤色愈来愈黄,发黄面积愈来愈大,并有软弱、吸吮力减弱、嗜睡、呕吐、发烧等现象时,应立即就医检查。
撰文:美邦体检註册护士陈姑娘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新生婴儿黄疸是十分常见,患者皮肤和眼白会呈现黄橘色。 由于黄疸出现高峰期多在宝宝出院后,因此若发现黄疸症状,可到本中心进行检测。
检测项目一:新生儿无创性黄疸筛检
按此:有关新生儿无创性黄疸筛检资料
检测项目二:新生儿黄疸详细评估
按此:有关新生儿黄疸详细评估资料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超常见的新生婴儿黄疸–新手父母必读